演讲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如何提高缺陷诊断的分辨率,并进行基于海量数据的根因分析。
诊断面临的挑战
- 分析时间过长:物理失效分析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,尤其是在存在多个可疑位置时。
- 分辨率瓶颈:电子束探测(E-beam probing)等物理分析手段面临挑战,难以精确定位缺陷。
- 复杂的失效模式:与电源域或全局信号相关的先进问题难以诊断。
Tessent DDYA 技术
Tessent DDYA 通过几项关键技术提升了诊断分辨率:
单元感知诊断 (Cell-Aware Diagnosis)
能够诊断标准单元内部的缺陷。其物理失效分析(PFA)命中率在从160纳米到3纳米的各个节点上超过90%。对于复杂的多比特扫描单元,可将可疑区域缩小多达20倍。
全局控制诊断 (Global Control Diagnosis)
约30%存在多个扫描链失效的案例是由全局控制信号(如时钟)上的缺陷引起。该技术能准确识别导致失效的公共信号路径。
扫描链诊断
显著提升扫描链诊断的分辨率,极大减少需要进行PFA的区域。
演讲引用了一篇与AMD合作发表在ITC 2023上的论文案例。一颗芯片有11条扫描链失效,Tessent DDYA 成功地将其归因于时钟信号上的一个缺陷,随后的PFA验证,在预测的精确位置发现了一个"开路"(open)缺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