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d some functions.

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:
Jiao77
2025-10-20 13:35:13 +08:00
parent 3566ae6bfb
commit e7d7873a5c
21 changed files with 5004 additions and 292 deletions

View File

@@ -0,0 +1,252 @@
# 📋 第三阶段:集成与优化 (1-2 周)
**优先级**: 🟠 **中** (项目质量完善)
**预计工时**: 1-2 周
**目标**: 创建自动化脚本、补充测试框架、完善文档
---
## 📌 任务概览
本阶段专注于项目的工程实践完善,通过自动化脚本、测试框架和文档来提升开发效率。
---
## ✅ 任务清单
### 1. 自动化脚本 (Makefile / tasks.json)
**目标**: 一键启动常用操作
#### 1.1 创建 Makefile
- [ ] 创建项目根目录下的 `Makefile`
- [ ] 添加 `make install` 目标: 运行 `uv sync`
- [ ] 添加 `make train` 目标: 启动训练脚本
- [ ] 添加 `make eval` 目标: 启动评估脚本
- [ ] 添加 `make tensorboard` 目标: 启动 TensorBoard
- [ ] 添加 `make benchmark` 目标: 运行性能测试
- [ ] 添加 `make export` 目标: 导出 TensorBoard 数据
- [ ] 添加 `make clean` 目标: 清理临时文件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Makefile 语法正确,可正常执行
- [ ] 所有目标都有帮助文本说明
- [ ] 命令参数可配置
#### 1.2 创建 VS Code tasks.json
- [ ] 创建 `.vscode/tasks.json` 文件
- [ ] 添加 "Install" 任务: `uv sync`
- [ ] 添加 "Train" 任务: `train.py`
- [ ] 添加 "Evaluate" 任务: `evaluate.py`
- [ ] 添加 "TensorBoard" 任务(后台运行)
- [ ] 添加 "Benchmark" 任务: `tests/benchmark_fpn.py`
- [ ] 配置问题匹配器 (problemMatcher) 用于错误解析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VS Code 可直接调用任务
- [ ] 输出能正确显示在问题面板中
---
### 2. 测试框架 (tests/)
**目标**: 建立单元测试、集成测试和端到端测试
#### 2.1 单元测试NMS 函数
- [ ] 创建 `tests/test_nms.py`
- [ ] 导入 `match.py` 中的 `radius_nms` 函数
- [ ] 编写测试用例:
- [ ] 空输入测试
- [ ] 单个点测试
- [ ] 重复点去重测试
- [ ] 半径临界值测试
- [ ] 大规模关键点测试1000+ 点)
- [ ] 验证输出维度和内容的正确性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所有测试用例通过
- [ ] 代码覆盖率 > 90%
#### 2.2 集成测试FPN 推理
- [ ] 创建 `tests/test_fpn_inference.py`
- [ ] 加载模型和配置
- [ ] 编写测试用例:
- [ ] 模型加载测试
- [ ] 单尺度推理测试 (return_pyramid=False)
- [ ] 多尺度推理测试 (return_pyramid=True)
- [ ] 金字塔输出维度检查
- [ ] 特征维度一致性检查
- [ ] GPU/CPU 切换测试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所有测试用例通过
- [ ] 推理结果符合预期维度和范围
#### 2.3 端到端测试:完整匹配流程
- [ ] 创建 `tests/test_end_to_end.py`
- [ ] 编写完整的匹配流程测试:
- [ ] 加载版图和模板
- [ ] 执行特征提取
- [ ] 执行特征匹配
- [ ] 验证输出实例数量和格式
- [ ] FPN 路径 vs 滑窗路径对比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所有测试用例通过
- [ ] 两种路径输出结果一致
#### 2.4 配置 pytest 和测试运行
- [ ] 创建 `pytest.ini` 配置文件
- [ ] 设置测试发现路径
- [ ] 配置输出选项
- [ ] 设置覆盖率报告
- [ ] 添加到 `pyproject.toml`:
- [ ] 添加 pytest 和 pytest-cov 作为开发依赖
- [ ] 配置测试脚本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`pytest` 命令可正常运行所有测试
- [ ] 生成覆盖率报告
---
### 3. 文档完善
**目标**: 补充项目文档,降低新开发者学习成本
#### 3.1 完善 README.md
- [ ] 更新项目概述
- [ ] 添加项目徽章完成度、License 等)
- [ ] 补充简要功能说明
- [ ] 添加快速开始部分
- [ ] 添加安装说明
- [ ] 系统要求Python、CUDA 等)
- [ ] 安装步骤uv sync
- [ ] GPU 支持配置
- [ ] 添加使用教程
- [ ] 基础使用:训练、评估、推理
- [ ] 配置说明YAML 参数详解
- [ ] 高级用法:自定义骨干网络、损失函数等
- [ ] 添加故障排查部分
- [ ]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
- [ ] 日志查看方法
- [ ] GPU 内存不足处理
#### 3.2 编写配置参数文档
- [ ] 创建 `docs/CONFIG.md`
- [ ] 详细说明 `configs/base_config.yaml` 的每个参数
- [ ] 提供参数调整建议
- [ ] 给出常用配置组合示例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文档清晰、示例完整
- [ ] 新开发者可按文档快速上手
#### 3.3 编写 API 文档
- [ ] 为核心模块生成文档
- [ ] `models/rord.py`: RoRD 模型 API
- [ ] `match.py`: 匹配流程 API
- [ ] `utils/`: 工具函数 API
- [ ] 添加代码示例和最佳实践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API 文档完整、易于查阅
---
## 📊 完成进度
| 子任务 | 完成度 | 状态 |
|--------|--------|------|
| Makefile | 0% | ⏳ 未开始 |
| tasks.json | 0% | ⏳ 未开始 |
| 单元测试 (NMS) | 0% | ⏳ 未开始 |
| 集成测试 (FPN) | 0% | ⏳ 未开始 |
| 端到端测试 | 0% | ⏳ 未开始 |
| README 补充 | 0% | ⏳ 未开始 |
| 配置文档 | 0% | ⏳ 未开始 |
| API 文档 | 0% | ⏳ 未开始 |
---
## 📝 开发指南
### 步骤 1: 创建 Makefile
```bash
# 新建 Makefile
touch Makefile
# 添加基础内容,参考 docs/description/README.md 中的常用命令
```
### 步骤 2: 设置测试框架
```bash
# 安装 pytest
uv pip install pytest pytest-cov
# 创建测试文件
touch tests/test_nms.py
touch tests/test_fpn_inference.py
touch tests/test_end_to_end.py
# 运行测试
pytest tests/ -v --cov=
```
### 步骤 3: 完善文档
```bash
# 更新 README.md
nano README.md
# 创建配置文档
touch docs/CONFIG.md
# 生成 API 文档(如使用 Sphinx
# sphinx-quickstart docs/_build
```
---
## 🔗 相关资源
- [Pytest 官方文档](https://docs.pytest.org/)
- [Makefile 教程](https://www.gnu.org/software/make/manual/)
- [VS Code tasks 文档](https://code.visualstudio.com/docs/editor/tasks)
- [Markdown 最佳实践](https://www.markdownguide.org/)
---
## ✅ 验收标准
本阶段完成的标准:
- [ ] Makefile 包含所有关键命令并可正常运行
- [ ] VS Code tasks.json 配置完整
- [ ] 所有核心函数都有单元测试
- [ ] 关键流程都有集成和端到端测试
- [ ] 测试覆盖率 > 80%
- [ ] README 包含快速开始、配置和故障排查
- [ ] API 文档清晰、示例完整
- [ ] 新开发者可按文档快速上手
---
**预计完成时间**: 1-2 周
**下一阶段**: 高级功能集成(第四阶段)

View File

@@ -0,0 +1,341 @@
# 📋 第四阶段:高级功能 (1 个月+)
**优先级**: 🟡 **低** (可选增强功能)
**预计工时**: 1 个月以上
**目标**: 实验管理、超参优化、性能深度优化
---
## 📌 任务概览
本阶段探索先进的开发和优化技术,用于大规模实验管理、自动调参和性能优化。
---
## ✅ 任务清单
### 1. 实验管理集成
**目标**: 自动追踪、管理和对比实验结果
#### 1.1 Weights & Biases (W&B) 集成
- [ ] 安装和配置 W&B
- [ ] 添加 wandb 到项目依赖
- [ ] 创建 W&B 项目和实体
- [ ]`train.py` 中初始化 W&B
- [ ] 集成训练日志
- [ ] 将 TensorBoard 标量导出到 W&B
- [ ] 记录超参数和配置
- [ ] 上传模型检查点
- [ ] 建立实验对比
- [ ] 配置 W&B 扫描参数
- [ ] 设置对比仪表板
- [ ] 导出实验报告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W&B 可以正常连接和记录
- [ ] 实验数据可在 W&B 平台查看
- [ ] 支持多个实验的对比分析
#### 1.2 MLflow 集成
- [ ] 安装和配置 MLflow
- [ ] 添加 mlflow 到项目依赖
- [ ] 启动 MLflow 跟踪服务器
- [ ] 集成训练流程
- [ ]`train.py` 中记录模型参数
- [ ] 记录训练指标
- [ ] 保存模型工件
- [ ] 建立模型注册表
- [ ] 转移最佳模型到注册表
- [ ] 版本管理
- [ ] 模型阶段管理Staging/Production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MLflow 服务器可正常访问
- [ ] 训练完成后模型自动注册
- [ ] 可从 MLflow 界面查询历史实验
#### 1.3 实验版本管理
- [ ] 创建实验管理脚本
- [ ] 编写 `tools/experiment_manager.py`
- [ ] 支持实验创建、查询、对比
- [ ] 生成实验报告
- [ ] 集成 Git 版本控制
- [ ] 自动记录 Git commit hash
- [ ] 记录代码变化
- [ ] 关联实验与代码版本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实验管理脚本可正常运行
- [ ] 可快速查询历史实验
- [ ] 可重现特定版本的实验
---
### 2. 超参优化
**目标**: 自动化搜索最优超参数组合
#### 2.1 Optuna 集成
- [ ] 安装和配置 Optuna
- [ ] 添加 optuna 到项目依赖
- [ ] 设置 Optuna 数据库SQLite 或 PostgreSQL
- [ ] 定义搜索空间
- [ ] 学习率: float [1e-5, 1e-3]
- [ ] 批大小: int [4, 32]
- [ ] 优化器类型: categorical [Adam, SGD]
- [ ] 数据增强强度: float [0.5, 1.5]
- [ ] 编写目标函数
- [ ] 创建 `tools/hyperparameter_tuning.py`
- [ ] 包装 `train.py` 作为目标函数
- [ ] 返回验证集上的评估指标
- [ ] 配置搜索策略
- [ ] 设置试验数量(如 100 次)
- [ ] 配置剪枝策略(加速搜索)
- [ ] 设置并行化(多进程/多 GPU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Optuna 搜索可正常运行
- [ ] 能生成最优超参数
- [ ] 搜索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
#### 2.2 自动化网格搜索
- [ ] 实现网格搜索脚本
- [ ] 编写 `tools/grid_search.py`
- [ ] 定义参数网格(多个离散值的组合)
- [ ] 遍历所有组合进行训练
- [ ] 支持并行执行
- [ ] 使用 Ray 或 Joblib 并行化
- [ ] 支持多 GPU 分布式
- [ ] 自动调度任务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网格搜索可正常执行
- [ ] 支持并行加速
- [ ] 结果可导出和对比
#### 2.3 贝叶斯优化
- [ ] 配置贝叶斯优化
- [ ] 使用 Optuna 的贝叶斯采样器
- [ ] 配置超参 (n_warmup_steps, n_ei_candidates)
- [ ] 设置采集函数EI, PI 等)
- [ ] 优化超参搜索效率
- [ ] 实施早停策略
- [ ] 使用代理模型加速评估
- [ ] 实施多目标优化(精度 vs 速度)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贝叶斯优化收敛性好
- [ ] 找到的超参数性能优于随机搜索
- [ ] 总搜索时间明显减少
---
### 3. 性能优化
**目标**: 模型压缩和推理加速
#### 3.1 GPU 批处理优化
- [ ] 分析性能瓶颈
- [ ] 使用 `torch.profiler` 分析
- [ ] 识别关键性能指标
- [ ] 定位 GPU 内存瓶颈
- [ ] 优化批处理
- [ ] 增加 batch_size如果显存允许
- [ ] 实施梯度累积(模拟大 batch
- [ ] 使用混合精度训练 (AMP)
- [ ] 优化数据加载
- [ ] 增加 num_workers
- [ ] 启用 pin_memory
- [ ] 优化数据预处理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训练速度提升 ≥ 20%
- [ ] GPU 利用率 > 80%
#### 3.2 模型量化
- [ ] 后训练量化 (PTQ)
- [ ] 实现 INT8 量化
- [ ] 校准量化参数
- [ ] 测试量化后精度
- [ ] 编写 `tools/quantize_model.py`
- [ ] 量化感知训练 (QAT)
- [ ] 修改 `train.py` 以支持 QAT
- [ ] 对量化模型进行微调
- [ ] 验证精度保持
- [ ] 部署量化模型
- [ ] 导出为 ONNX 格式
- [ ] 测试推理速度提升
- [ ] 验证精度损失 < 1%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量化模型大小减少 75%+
- [ ] 推理速度提升 2-3
- [ ] 精度下降 < 1%
#### 3.3 知识蒸馏
- [ ] 训练教师模型
- [ ] 基于较大的骨干网络 ResNet50
- [ ] 达到最佳精度
- [ ] 配置蒸馏
- [ ] 实现 KL 散度损失
- [ ] 设置温度参数 (T)
- [ ] 编写 `train_distillation.py`
- [ ] 蒸馏学生模型
- [ ] 使用教师模型引导学生学习
- [ ] 平衡蒸馏损失和任务损失
- [ ] 测试学生模型性能
**验收标准**:
- [ ] 学生模型参数量减少 50%+
- [ ] 学生模型精度 > 教师模型 95%
- [ ] 推理速度提升
---
## 🔄 实施流程
### 第 1 周: 实验管理集成
1. **W&B 集成** (3 天)
- [ ] 安装和账户配置
- [ ] 修改训练脚本
- [ ] 测试日志记录
2. **MLflow 集成** (2 天)
- [ ] 部署 MLflow 服务
- [ ] 集成模型跟踪
- [ ] 配置模型注册表
3. **版本管理** (2 天)
- [ ] 编写管理脚本
- [ ] 集成 Git
- [ ] 文档编写
### 第 2-3 周: 超参优化
1. **Optuna 设置** (3 天)
- [ ] 安装配置
- [ ] 定义搜索空间
- [ ] 编写目标函数
2. **搜索执行** (5 天)
- [ ] 运行 100 次试验
- [ ] 监控进度
- [ ] 结果分析
3. **网格和贝叶斯优化** (3 天)
- [ ] 实现网格搜索
- [ ] 配置贝叶斯优化
- [ ] 对比结果
### 第 4 周+: 性能优化
1. **批处理优化** (3 天)
- [ ] 性能分析
- [ ] 优化参数
- [ ] 测试效果
2. **量化** (5 天)
- [ ] PTQ 实现
- [ ] QAT 微调
- [ ] 精度验证
3. **蒸馏** (5 天)
- [ ] 教师模型训练
- [ ] 蒸馏配置
- [ ] 学生模型验证
---
## 📊 预期成果
| 优化方向 | 预期效果 |
|---------|---------|
| **实验管理** | 实验可追踪、易对比、可重现 |
| **超参优化** | 找到最优参数组合,性能提升 5-10% |
| **GPU 优化** | 训练速度提升 20%+ |
| **模型量化** | 推理速度 2-3 倍,模型大小减少 75% |
| **知识蒸馏** | 小模型精度保持在 95% 以上 |
---
## 📚 参考资源
### 实验管理
- [Weights & Biases 文档](https://docs.wandb.ai/)
- [MLflow 文档](https://mlflow.org/docs/latest/index.html)
### 超参优化
- [Optuna 官方教程](https://optuna.readthedocs.io/)
- [Hyperband 论文](https://arxiv.org/abs/1603.06393)
### 性能优化
- [PyTorch 性能调优指南](https://pytorch.org/tutorials/recipes/recipes/tuning_guide.html)
- [模型量化论文](https://arxiv.org/abs/1806.08342)
- [知识蒸馏综述](https://arxiv.org/abs/2006.05909)
---
## ⚠️ 风险与注意事项
1. **实验管理**
- 数据隐私:敏感数据不上传云端
- 成本管理W&B 免费额度有限
- 网络依赖:离线环境需配置本地 MLflow
2. **超参优化**
- 搜索时间长:可能需要数天或数周
- GPU 资源消耗:建议分布式搜索
- 过拟合风险:避免过度优化验证集
3. **性能优化**
- 精度损失:量化和蒸馏可能降低精度
- 兼容性问题:不同 GPU 推理性能差异大
- 维护成本:多个模型版本增加维护负担
---
## ✅ 验收标准
本阶段完成的标准:
- [ ] W&B 和 MLflow 集成完整
- [ ] 实验可自动追踪和对比
- [ ] Optuna 超参搜索可正常运行
- [ ] 找到的超参数性能优于基线
- [ ] GPU 批处理优化有效
- [ ] 模型量化精度保持 > 99%
- [ ] 知识蒸馏学生模型性能 > 95%
- [ ] 所有代码有完整文档和示例
---
**预计完成时间**: 1 个月以上
**难度等级**: ⭐⭐⭐⭐ (高)
**收益评估**: 高价值,但非必需

256
docs/todos/README.md Normal file
View File

@@ -0,0 +1,256 @@
# 📑 RoRD 项目待办事项总览
**最后更新**: 2025-10-20
**项目状态**: 100% 完成 (16/16 核心功能)
**后续规划**: 4 个阶段(进行中)
---
## 📊 项目进展
```
核心功能完成 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 100% ✅
后续优化规划 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 0% (待开始)
```
---
## 📂 TODO 文件导航
### 🎯 进行中的工作
所有后续工作均已规划,分为两个主要阶段:
| 阶段 | 文件 | 优先级 | 工时 | 状态 |
|------|------|--------|------|------|
| **第三阶段** | [`03_Stage3_Integration_Optimization.md`](./03_Stage3_Integration_Optimization.md) | 🟠 中 | 1-2 周 | ⏳ 未开始 |
| **第四阶段** | [`04_Stage4_Advanced_Features.md`](./04_Stage4_Advanced_Features.md) | 🟡 低 | 1 月+ | ⏳ 未开始 |
---
## 📋 第三阶段:集成与优化 (1-2 周)
**目标**: 项目工程实践完善
### 主要任务
1. **🔧 自动化脚本** (优先级: 🔴)
- [ ] 创建 Makefile一键启动常用操作
- [ ] 创建 tasks.jsonVS Code 集成)
- **预计工时**: 1-2 天
2. **✅ 测试框架** (优先级: 🔴)
- [ ] 单元测试NMS 函数 (2 天)
- [ ] 集成测试FPN 推理 (2 天)
- [ ] 端到端测试:完整流程 (1 天)
- **预计工时**: 5 天
3. **📚 文档完善** (优先级: 🟠)
- [ ] 更新 README.md
- [ ] 编写 CONFIG.md
- [ ] 生成 API 文档
- **预计工时**: 3-5 天
### 检查清单
- [ ] Makefile 包含所有关键命令
- [ ] VS Code tasks 配置完整
- [ ] 测试覆盖率 > 80%
- [ ] 文档清晰完整
- [ ] 新开发者可快速上手
**预计完成**: 2-3 周
---
## 📋 第四阶段:高级功能 (1 个月+)
**目标**: 实验管理、超参优化、性能优化
### 主要任务
1. **📊 实验管理** (优先级: 🟡)
- [ ] Weights & Biases (W&B) 集成 (3 天)
- [ ] MLflow 集成 (2-3 天)
- [ ] 实验版本管理 (2 天)
- **预计工时**: 1 周
2. **🔍 超参优化** (优先级: 🟡)
- [ ] Optuna 集成 (3 天)
- [ ] 自动网格搜索 (2 天)
- [ ] 贝叶斯优化 (2 天)
- **预计工时**: 1-2 周
3. **⚡ 性能优化** (优先级: 🟡)
- [ ] GPU 批处理优化 (3 天)
- [ ] 模型量化 (5-7 天)
- [ ] 知识蒸馏 (5-7 天)
- **预计工时**: 2-3 周
### 预期成果
| 优化方向 | 目标 |
|---------|------|
| 实验管理 | 实验可追踪、易对比 |
| 超参优化 | 性能提升 5-10% |
| GPU 优化 | 训练速度提升 20%+ |
| 模型量化 | 推理速度 2-3x模型 75% 更小 |
| 知识蒸馏 | 小模型精度 > 95% |
**预计完成**: 1 个月以上
---
## 🎯 优先级说明
| 符号 | 级别 | 说明 | 完成时间 |
|------|------|------|---------|
| 🔴 | 高 | 影响项目基础,应优先完成 | 1-2 周 |
| 🟠 | 中 | 对项目质量有显著提升 | 2-3 周 |
| 🟡 | 低 | 可选的增强功能 | 1 个月+ |
---
## 📈 工作流程建议
### 短期 (1 周内)
```
准备 → 第三阶段启动
├─ 创建 Makefile
├─ 设置 pytest 框架
└─ 开始编写测试
```
### 中期 (2-3 周)
```
第三阶段完成 → 第四阶段启动 (可选)
├─ 完成所有测试
├─ 补充文档
└─ 设置 W&B/MLflow
```
### 长期 (1 个月+)
```
第四阶段进行中
├─ 运行超参优化
├─ 性能深度优化
└─ 生成优化报告
```
---
## 💡 使用建议
### 快速开始
1. **查看当前任务**
```bash
# 查看第三阶段任务
cat docs/todos/03_Stage3_Integration_Optimization.md
```
2. **选择任务开始**
- 从高优先级任务开始(🔴 标记)
- 遵循预计工时规划
- 完成后检查验收标准
3. **更新进度**
- 定期检查清单(- [ ] 变更为 - [x]
- 记录完成时间
- 更新项目进度
### 并行处理
- 多人开发时可并行处理不同模块
- 测试框架和文档可同步进行
- 性能优化可单独分支开发
---
## 🔗 相关资源
### 项目文档
- [项目完成度总结](../COMPLETION_SUMMARY.md)
- [NextStep 完成详情](../docs/description/NEXTSTEP_COMPLETION_SUMMARY.md)
- [已完成功能详解](../docs/description/Completed_Features.md)
### 外部资源
- [Pytest 官方文档](https://docs.pytest.org/)
- [Makefile 教程](https://www.gnu.org/software/make/manual/)
- [W&B 文档](https://docs.wandb.ai/)
- [Optuna 教程](https://optuna.readthedocs.io/)
---
## 📊 统计数据
### 任务量统计
| 阶段 | 子任务数 | 总工时 | 复杂度 |
|------|---------|--------|--------|
| 第三阶段 | 12 | 1-2 周 | ⭐⭐ |
| 第四阶段 | 9 | 1 月+ | ⭐⭐⭐⭐ |
| **总计** | **21** | **1.5 月+** | **⭐⭐⭐** |
### 预期收益
| 方向 | 收益 | 优先级 |
|------|------|--------|
| 工程质量 | 测试覆盖、自动化脚本 | 🔴 高 |
| 开发效率 | 完善文档、一键启动 | 🟠 中 |
| 实验管理 | 自动追踪、结果对比 | 🟡 低 |
| 性能优化 | 速度提升 2-3x | 🟡 低 |
---
## ✅ 整体检查清单
### 阶段完成标准
第三阶段 (工程质量):
- [ ] Makefile 完整可用
- [ ] 测试覆盖率 > 80%
- [ ] 文档清晰完善
- [ ] 新开发者可快速上手
第四阶段 (高级功能):
- [ ] 实验管理正常工作
- [ ] 超参优化已执行
- [ ] 性能指标有改进
- [ ] 所有优化代码文档完整
---
## 📝 更新日志
| 日期 | 更新内容 |
|------|---------|
| 2025-10-20 | 创建 TODO 文件系统,规划第三、四阶段工作 |
| 2025-10-20 | 标记已完成的核心功能,设定后续路线 |
---
## 🎓 项目状态总结
**现在**:
- 16/16 核心功能 100% 完成
- 完整的工具链可用
- 详尽文档和报告已生成
🚀 **下一步**:
- 启动第三阶段(工程质量完善)
- 可选进入第四阶段(高级功能)
💡 **建议**:
- 从高优先级任务开始
- 遵循预计工时规划
- 定期更新进度
---
**项目已就绪,按计划推进后续优化!** 🎉
更多详情请查看对应阶段的 TODO 文件。